霍桑效應(Hawthorne Effect)

原文在此

當被觀察者知道自己成為觀察對象,而改變行為傾向的效應。來自於1927年至1932年埃爾頓梅奧(Mayo)在霍桑(Hawthorne)工廠進行的一系列心理學實驗。

在1927年1932年間,位於美國芝加哥的西電氣公司霍桑廠(Hawthorne Works of the Western Company),進行了一系列工作條件與生產力的關係研究。研究者發現工人的生產力隨著照明強度的增強而提高;可是當照明的強度逐次減弱時,工人的生產力仍然提高。研究者很快就理解到工人生產力的提高,是因為工人感受到本身受到研究者的關注,而不是因為照明強度的變化。

實驗組之受試者的行為是受到本身參與研究的知覺所影響,而非受到實驗處理所影響的現象,就被稱為霍桑效應

我覺得應該是一種自我成長、自我惕厲、自我提昇的覺知過程吧;簡單來說,當有人注意我的時候,我表現出來的即是最佳的自我,讓注意我的人感受到我比其他人更好更高的價值。白話一點講,就是不會漏自己的氣啦。

本篇發表於 教甄筆記本。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。

發表迴響

您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

*

您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: <a href="" title=""> <abbr title=""> <acronym title=""> <b> <blockquote cite=""> <cite> <code> <del datetime=""> <em> <i> <q cite=""> <strike> <strong>